01
2021
-
09
坚持“双碳”目标与“高质量”协同发展
关键词:
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十四五”开局之年,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是“用30年时间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走完发达国家需要70年才走完的路”的决心和信心。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名副其实的碳排放“大户”。我国建筑业碳排放量占全国总碳排放量的1/3以上,而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从建筑的建材生产运输、建筑施工、建筑运行、建筑拆除到废料回收处理的全生命周期,均会产生碳排放。其中,建筑运行阶段(包含建筑拆除)的碳排放量占比60%左右,建材生产及运输的碳排放量占比约27~32%,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占比仅为8%~13%,但建材生产、运输及施工过程的碳排放量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的,按单位时间计算,碳排放的峰值还是很高的。
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建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排放等,早已成为工程建设领域的重点工作。2019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公告,批准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2019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2020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7部门发布《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今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绿色建造技术导则(试行)》,明确绿色建造应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工程策划、设计、施工、交付的建造全过程,有效降低建造全过程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碳排放;今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对于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意见》,推进城乡绿色发展。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绿色低碳将成为建筑业发展“底色”。
建筑业一直存在大而不强且利润率较低、产业基础环节较为薄弱、产业“碎片化”资源能耗较大、建造方式一部分较为粗放、公司的技术与管理不足等问题。随着我国人口的变化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也会不断攀升。
关注建筑业的“低碳转型”,从集约化和工业化的建造方式、绿色化与智能化的施工技术、精细化与专业化的管理手段叁方面着手,坚持“双碳”目标与“高质量”协同发展是行业未来发展的更高要求。
集约化、工业化的建造方式,从建筑材料生产、施工建造、运营维护全生命周期推动建筑业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具有构件模块化、生产工厂化和装配标准化等优势,可以大幅降低建筑能源损耗、节约施工工序、提高组件回收利用率,助力实现建筑业绿色低碳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绿色化、智能化的施工技术,从工程建筑的前期策划到设计、材料生产、施工建造、交付维护等环节,加入“碳减排”“净零碳”的考量,加大绿色建材和数字技术应用,运用智能化手段模拟建筑各个环节的能源损耗和适配方案,用系统和能源的匹配达到最优方式,适配最佳的施工技术和最短的施工时间,从而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
通过精细化、专业化的管理手段,达成新技术研发应用与建造方式工业化水平的“双向促进”,智能化数字技术与建造手段信息化水平“双向提升”,设计、生产、施工深度协同与建造管理集约化水平“双向优化”,构建绿色建造产业链与整体提升建造过程产业化水平“双向发展”,保障“双碳”目标与“高质量”共同发展。
近期,各地纷纷排出碳达峰时间表,上海提出力争2025年达峰,深圳提出到2025年达峰,分别在长叁角、珠叁角城市中率先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为下一步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打下基础。作为首都,北京在2012年就达到了碳排放峰值,碳达峰目标已顺利完成。北京提出的碳中和时间为2050年,将比全国的目标提前10年实现,且建筑领域基本实现近零排放。同时,各方要积极努力为京、津、冀双碳目标的实现而工作,这对于北京建筑业尤其是施工公司而言,任务仍然非常艰巨。
北京市于近日正式发布《电子信息产物碳足迹核算指南》《企事业单位碳中和实施指南》《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叁项标准,将于今年10月1日起实施。其中,后两项标准首次以标准方式明确企事业单位和大型活动碳中和的基本原则、实施流程、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评价阶段和声明阶段,提出了科学、可操作性的实施流程、碳抵消内容等要求。
北京是建筑业外向度达70%的地区,北京市建筑业联合会将勇担北京市和外省市地区跨属地建筑业公司及小微公司达成“双碳”目标与“高质量”协同发展之责,竭尽所能,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坚持“双碳”目标与“高质量”协同发展,奋力打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
相关新闻
OFFICIAL ACCOUNTS
公众号
欢迎关注我们的官方公众号
ONLINE MESSAGE
留言板